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1152章无为与有为(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我们所知道的历史一般有三种形象。

一是历史形象,这个要有史实、有记载、有考证。

二是文学形象,这一类大多见著于诗歌、小说、历史著作等。

三是民间形象,主要是民间的传说、民谣、戏曲等。

本章介绍的人物有历史形象,也有文学形象。即有的人物是虚构的,有的人物是实实在在的。

在安徽的无为,抗战时发生过一个这样的故事:新四军的才女叶媚媚,在南国打游击的时候,被粤军将领宋波看中,俩人互相爱慕。

但因为两人是两股道上跑的车,走的根本不是一条路,虽相爱,却无法结合在一起。

于是,抗战爆发后,参加淞沪和南京战役的宋波在南京突围后就留在了无为地区坚持抗战。

宋波是粤军,他没有选择返回粤系(1938年10月广州沦陷)抗日,而是留在安徽组成游击挺进军,内中有什么隐情吗?

自然是有的!因为他所钟爱的叶媚媚已经整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了。

而且新四军就在安徽省,叶媚媚所在的新四军军部就在离无为不远的泾县云岭。

按理说,粤军也好,新四军也好,同属国民革命军,两股道上跑的车,现在总算跑到一股道上来了。

其实也不尽然。众所周知,新四军是共产党领导的军队,而粤军却是国民党的部队一一还是两股道上跑的车。

也就是说,宋波之所以留在安徽抗日,完全是为了他的红颜知己叶媚媚。

然而奇怪的是,宋波和叶媚媚虽然近在咫尺,却互不知晓(虽然有一方知晓,但是囿于某种原因不能相认)。这样竟然有三年之久。

到了1941年,皖南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事变:新四军军部及皖南部队九千余人奉蒋介石命令撤至江北,途中却遭到国民党的部队八万余人的围攻,新四军损失惨重。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前面的章节己经多有叙述,本章不再予于赘言。

本章所要叙述的是,叶媚媚就在新四军的突围部队里,而且竟然突围至无为县一一宋波的部队辖区内。

宋波以前是粤军中将师长,南京突围后,他的手下只剩六七百人,可谓损失惨重。

但他毫不气馁,坚持抗战,几年下来,部队竟然发展到四千余人。

此时(皖南事变时),他虽然还是隶属于桂系李品仙,却是一支不受李氏约束的独立部队。

宋波救下了心上人叶媚媚,于是“近朱者赤”,宋波的心路历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秘密接近共产党,到公开投奔共产党。

宋波的所作所为,当然不为李品仙所容忍。李品仙对宋波下了通缉令。宋波顺水推舟,将四千余人的部队拱手让给了新四军。

这支新生的新四军部队就是新四军特一旅。而特一旅的一部由军部直辖,一部由宋波、叶媚媚带领隶属于第七师。

本章就简单介绍他们在无为的战斗故事。

首先我们介绍一下无为。

无为地处皖中,南濒长江,北依巢湖,与铜陵、芜湖隔江相望,自古以来被人们视为风水宝地。

几千年来,国家的兴衰治乱,人民的悲欢离合,朝代的更迭变换,文化的兴废传承,不知演变了多少次,无为也不例外。

在这块令人仰慕的热土上,历史上人文荟萃,业绩辉煌。曾两次出现“舒庸国”和“临湖侯国”,虽是昙花一现,但也说明无为昔日的繁华。

无为古为水泽国,通江达海,水运交通便捷。

三国时,曹操征吴,在“濡须口”两次大捷,让无为声誉鹊起,千古流传。

历代帝王对无为都十分青睐,先后在无为境内设置巢县、襄安县、临湖县、开城县、扶阳县。

隋设无城镇,北宋建无为军,后置无为县(1070年)及路、州等建制。

由于无为建县的历史较晚,现在不少人误认无为历史不足千年,这种说法欠妥。

从目前发现的“襄安白鹤观遗址”来看,无为的历史可前溯到商周时期。

从周边古墓群中清理出来的青铜鼎、玉璧和成组漆木器、原始青瓷器、陶器等生活器物,经考古专家鉴定,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无为仍四县合一的大县,襄安原本是县域内的疆土,虽然史志书中没有记载先祖们在此地活动的轨迹,但出土的文物恰恰填补史志书中的空缺。

考虑到无为、巢县、庐江三县在历史上的唇齿关系,本章只能从“中华第一人文始祖”有巢氏的发源地“南巢”赘叙,仅供参考。

古之南巢,惟我乡邦。远古时代的巢湖,因为气候温和,土地湿润,物产丰饶,早就成为人类繁衍生息之地。

“和县猿人”、“银山智人”以及凌家滩遗址、襄安白鹤观商周文化遗址等,就是佐证。

“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寥寥八个字,是先祖们在长江之滨、巢湖岸畔狩猎的场面的真实写照。

早期的巢湖面积很大,达2000多平方公里,今日白湖及广大的滨湖低地,均为水域。

杭埠河、南淝河、柘皋河及裕溪河的沿湖河口圩田,是昔日巢湖的四大湖湾。

早期没有无为长江大堤,长江北岸沿线纵深十余公里的土地,均属于河漫滩地。

春水方生,这里水急浪高,汪洋恣肆;秋冬水退,这里芦花飘絮,沼泽纵横,鱼肥蟹鲜。

这是一片美丽的大地!这里野草丰茂,郁郁青青;这里波涛万顷,天高水阔;这里鹰击长空,兽走人追。

被尊为中华第一人文始祖的有巢氏,他首创巢居,“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说(悦)之。”

巢湖地区极有可能是他及其子孙的生息地。人类从此由穴居时代进化到巢居时代,意义十分重大。

由于地处夏王朝的南疆,作为淮夷部落游牧区的古巢方国,又叫南巢。

《荆州箴》:“南巢茫茫,多楚与荆;风飘以悍,气锐以刚。”

殷商兴起,“汤伐桀,战于成,登自鸣条,乃入巢门”(《吕氏春秋》)。

《古本竹书纪年》:“夏桀逃南巢氏”。

《尚书》亦载:“成汤放桀于南巢”。

今巢湖市区卧牛山公园有桀王城,即流放夏桀的遗址;而城东汉墓博物馆附近的放王岗,传为夏桀之墓葬地。

西周时期的南巢日益强大,引起了西周王朝的警觉。经过数度对巢国用兵,终于将巢国一分为二。

周武王时,对巢国首领加封为伯爵,是为巢伯国;将巢国西南的舒、庐等地,建置为庐国,封子爵,是为庐子国。

春秋战国时代,巢伯国日渐衰落,先后成为楚或吴的属国。

《史记》载楚平王十年(前519年),派太子建驻巢邑。

同年,也即周敬王元年,改“巢”为“居巢”。

鲁昭公二十四年(前518年)吴灭巢伯国而称“巢邑”、“巢门”。庐子国则分裂成“群舒”小国,有舒、舒庸、舒蓼、舒鸠、舒龙、舒鲍、舒龚等等。

其中的舒庸国,即位于今无为县姚沟镇一带,古称“庸浦”的地方。

到了周元王四年(前472年),随着越灭吴,巢国回归楚国。群舒小国和巢国一样,难逃被楚国先后吞并覆灭的命运。

这样的介绍似乎有点扯远了。至少,宋波、叶媚媚他们的抗战故事与它似乎没多少关联。

但是,作为战斗在无为的特一旅,不管是与无为的历史有多少关联,都得交待得清楚一些、明白一些。

因为在这样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地方,抵御外族的侵略,捍卫祖国的尊严,其意义是深远的。

而在无为,关河这个地方不得不提到。

关河,一般是指关塞、关防的意思;也有山河、江山的意思。

叫关河的地方,一般都是有故事的地方。据了解,中国叫关河的地方有十多处。那么,这个叫关河的地方是否也有故事呢?

这里的关河就在无为县境内。

在关河有这么几句民谣,本章录之。

一是:“千里魏家坝,万里关河城,蜀山有个龙头门”。试想,这应该就是关于关河的历史了。

万里关河城,可以想象,曾经的关河是多么的辉煌。

二是:“东到杨家桥,西到石岗窑,北到虎陵口,南到探儿坳”。

据说,当地有个酒量忒高的人,大致上在这个区域内,酒量是最好的,当地人为形容他酒量好,便编了这么个民谣。

这应该就是关河大致上的地理位置。

关河的名字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先说一个传说。

相传,元末年间,朱熹叔朱槔的继传七世孙、元朝进士朱天麒,为避战乱迁庐,卜卦择址,定居于潜川东乡,巢湖东南,五神泊(今白湖)东岸,今天的庐江、无为和居巢三县区交界之处。

有邻人因饥荒向天麒公借粮,遭遇无灾之年而无力偿还,就以白湖滩边的鲤鱼地相抵。

朱天麒看着这块鲤鱼地,真乃是一块风水宝地!于是,他就率领子孙,在流经鲤鱼地旁的河道中,拦腰筑坝,蓄水养鲤。

其寓意是关住财富,子孙繁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