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1051章大蜂山(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大峰山,坐落在长清县境的南部,为长清、肥城、平阴3县边沿中心,距3县县城均约为35公里,与肥城山区相连,也称长肥山区。

大峰山抗日根据地同泰(安)肥(城)山区、平(阴)阿(东阿)山区相呼应,是泰西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清人民革命的摇篮,被称为“长清的延安”。

本章给大家带来中国抗日战争历史故事-长清县大峰山抗日的故事。

1941年5月下旬,800余日伪军在长清县黄河以西地区扫荡,长清县抗日武装击毙日军少将土屋兵驻,这是山东抗日战场上击毙的4名日军将级军官之一,也是最早击毙的一个将级军官。

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特电通令嘉奖。

大峰山位于长清区西南部,距离济南市区47公里,海拔最高点为446.9米,总面积12800亩,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含量比城市高2-3倍,夏日里的漫山滴翠、潺潺流水让人感受到“天然氧吧”中的心旷神怡。

大峰山保存有始建于2500年前的齐长城和阵容庞大的齐国屯兵营,还有道教圣地峰云观、青云瀑、天麻峪等。

无声的美丽景色共同见证了当年抗战岁月中,长清军民同敌人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后,日本侵略军大举向南进犯。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率部南逃,长清县的国民党政府官员也纷纷随之向南逃窜。

在日军即将鲸吞山东的危急关头,长清县各界人士纷纷要求抗日。

中共党员魏金三、万晓塘、冯乐进、袁振、夏页文等按照党组织的指示,在长清县广泛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发展壮大党的组织,广泛发动群众,开展大规模的抗日救亡运动,拉起了党领导的抗日武装。

不久,这支武装改编为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四大队。

1937年11月,日军步步向济南逼近,济南危在旦夕。

国民党长清县县长李起元逃跑后,韩复榘的第三路军驻长清的一个旅和一个团亦仓皇南逃,引得全县人心惶惶。

此时土匪蜂起,局势动荡不安。

同年12月27日,日军占领济南后,即分两路侵入长清县境。

29日,日军火烧西三里庄。30日,日军占领长清城,在长清肆意烧杀抢掠,犯下滔天罪行,激起长清人民群众强烈的民族仇恨,抗日救亡呼声日益高涨。

在民族危难之际,共产党员魏金三、夏页文等按照党组织的指示,在长清积极发动开展抗日斗争。

1937年7月,魏金三带领进步青年潘伯范、潘伯祥、郝云虹来到长清县三区东马庄小学,与孟庆华、张治安一起在黑峪、苾村、庄家庄等村的集市上张贴标语,向群众讲演,揭露日本的阴谋和日军侵占中国的种种罪行,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

在长清县城,他们与长清县一小校长张耀南和民先队员组成抗日宣传队,教唱抗日歌曲,教排活报剧《放下你的鞭子》,组织到街头及县城附近村庄演唱,进一步激发了群众的抗日热情。

为联络青年进行抗日救亡活动,同年8月,夏页文根据党组织的指示,组织成立了民先县队部,夏页文为负责人,在全县积极发展民先队员。

同时建立起10余个民先小组,各民先小组在县城和各自住村开展抗日宣传活动。

1937年10月,魏金三、夏页文在县城南门外的一所小学发动组织了长清县各界人民抗敌后援会,公推张耀南为会长,会员40余人。

抗敌后援会成立后,积极开展抗日宣传和抗日募捐,联络、争取、团结各界各阶层人士共同抗日。

夏页文、杜镜秋等组织了一个70余人的宣传队,编成七八个组,分赴各区宣传。

宣传队每到一地,在街头大唱抗日歌曲,演出抗日活报剧,张贴抗日标语。群众踊跃观看,争相传诵,使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深入人心,为全县的抗战做了思想上、组织上的准备。

在日本侵略军长驱直入,济南即将沦陷的紧张形势下,魏金三等共产党员决定将长清县的抗日领导核心从县城向农村转移,首先到达县城南部山区的南坦山阎楼村。

阎楼村有300多户人家,地处贫困山区,是魏金三的家乡。魏金三与这里的群众有密切联系,为抗日斗争活动深入迅速的开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为加强党对抗日武装斗争的领导,1937年12月初,魏金三、崔健赴泰安请示中共山东省委,省委肯定了长清抗日武装斗争的发展方向。

12月底,万晓塘、冯乐进、袁振及冯晓云到达南坦山阎楼村,与长清县的共产党员一起发展党的组织,领导全县的抗日斗争。

1938年1月初,共产党员万晓塘等在南坦山阎楼村魏立政家的地窖内举行会议,成立了中共长清临时支部,隶属中共鲁西北特委领导,由万晓塘任支部书记,冯乐进任组织委员,袁振任宣传委员,魏金三任军事委员,夏页文任委员。

党支部确定了当时的任务:一是发展党员,壮大党的队伍;二是加强领导,发展抗日武装,募捐枪支弹药,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1938年1月29日,中共长清地方支部决定:为扩大抗日斗争的影响,筹措抗日活动经费、枪支弹药,拟于1938年1月30日组织民先队员袭击长清县维持会。

自2月5日起,许多青年学生、教员和有志之士纷纷奔向马湾庙,共集中了60多人,20余支枪,举行了长清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具有历史意义的马湾抗日武装起义,正式建立了抗日游击队,定名为山东抗日救国军,冯晓云、张耀南为负责人。

1938年2月下旬,为取得上级党组织对长清抗日武装的领导,党支部派袁振和冯乐进分别到聊城、肥城与鲁西北特委和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联系。

上级党委决定,长清游击队编为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第四大队,冯晓云任大队长,袁振任指导员,张耀南任参谋长。

四大队辖3个中队、60余人,其中中共党员20余人,民先队员30余人,知识分子占绝大多数,是自卫团中政治素质较好的大队。

四大队党支部是自卫团中唯一的党组织,是自卫团的基本依靠力量。

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四大队在肥城积极开展各项抗日斗争活动,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

这期间,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副主席李冠元率部到长清破袭界首至张夏铁路、炸毁靳庄铁路桥,使日军10余日不能通车,有力地配合了台儿庄战役。

1938年5月初,日军攻陷肥城县城,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撤至肥城边家院一带。

5月上旬,中共中央派郭洪涛带领到山东工作的干部抵达泰西地区,与驻在边家院北仇村的自卫团取得联系,向自卫团领导干部传达了党中央关于建立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指示。

郭洪涛指示自卫团要建立武装,搞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开展整党建军,建立抗日根据地。

并留下随行干部段君毅(董君毅)、孙光、何光宇等5人与当地干部组成了中共泰西区特委,段君毅任书记。

在泰西特委的领导下,自卫团决定部队分别到泰肥山区、平阿山区、大峰山区开展游击战争,开辟根据地。

王晋亭、袁振、汪毅(延安派来的干部)、李文甫、徐麟村等带领自卫团四、十一、十七大队进驻大峰山区,创建大峰山抗日根据地。

部队初到大峰山地区,因被群众误解,致使粮食和物资无来源,再加上处在敌重兵占据的省会济南近郊,坚持斗争困难重重。

当时,摆在他们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是离开大峰山参加八路军;二是在大峰山就地坚持斗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