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500章 血战湘江(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红十八团在新圩接防后,仓促在新圩南面楠木山村附近的炮楼山一带进行布防。

其中以两个营扼守楠木山村附近之炮楼山,一个营布防于陈家背。

桂军以一部绕过红十八团向北追击,一部留在楠木山村围攻红十八团。

12月1日拂晓,桂军对红十八团楠木山阵地发起猛攻,红十八团伤亡惨重。

为避免部队被桂军吃掉,红十八团炮楼山防守部队被迫后撤,向在陈家背布防的那个营靠拢。

桂军紧紧咬住十八团不放,在十八团撤退后迅速占领炮楼山,并一路跟踪追击。

红十八团的两个营刚撤到陈家背,桂军便追了过来。

战至中午,红十八团一部被分割包围于陈家背,一部在团长曾春鉴、政委吴子雄率领下突围而出。

他们边打边撤,向湘江岸边转移,最后被桂军分割包围于全州古岭头一带。

红十八团约两千名将士大部分壮烈牺牲,只有少数战士突破重围,但又在随后的地方民团的围剿中惨遭杀害,只有为数不多的战士隐姓埋名,流落民间。

红六师另外两个团(十六、十七团)损失也比较大,全师基本上不成建制,后缩编为一个独立团。

????由于机关及非战斗人员过于庞大,行动迟缓,中央红军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

从长征开始,特别是经过湘江战役,中央红军和中央机关人员已从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至3余人。

有资料称,红军突破前三道封锁线,共战损2.2万人。

所以,中央红军突破第四道封锁线的兵力,不再是出发时的8万多人,而是只有6万多人。从6万减少到3万多人,也说明湘江之战损兵过半的惨烈。

因为部队大量减员,12月1日,中革军委发出关于后方机关和直属队进行缩编的命令。

同月,长征出发前统计共10922人的红八军团撤销,人员分别补入红三、红五军团。

湘江之战,是中央红军长征以来最壮烈的一场大战,也是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大战。广大红军指战员不畏强敌,以自己的生命和鲜血,创造了英勇对敌的战绩。

当时党的主要领导人犯了严重的教条主义和逃跑主义错误。

撤出中央根据地时带着许多笨重的机器,彭德怀曾批评这种“抬轿子“的行军阵势,说这不是抬着“棺材“走路吗?哪像个打仗的样子!

为此,主要领导人在湘江战役中一再贻误战机,造成部队本来可以避免或减少损失的严峻形势。

正是因为有湘江战役的沉痛教训,也使全党全军改变错误路线的要求更为强烈,这就为通道转兵、遵义会议的召开奠定了有利基础。

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中央红军为什么能冲破敌人的封锁线,取得渡江的胜利?有以下几方面重要因素:

当时实际而具体的作战指挥权,很大程度上掌握在朱德、周恩来等熟悉和了解情况的同志手中。

1934年11月17日,以军委主席、副主席名义发布的命令,就是由朱德、周恩来、王稼祥三人签署的。

11月21日,发给各部队的关于向全州、兴安西北进军的命令,署名为朱德。

11月25日,党中央和总政治部发出“突破敌人之第四道封锁线,并渡过湘江“的作战命令后,朱德也于当天17时给各军团领导人发出关于向全州、兴安西北地域进军的命令。

随后,12月1日,发给各部队的关于渡过湘江进到西延(即广西资源县)地域的部署命令,也是朱德签署的。

湘江战役期间的这些正确的作战部署,为实现湘江战役的战略目标,提供了重要的保证。

1934年12月1日3时半,由中共中央局、中革军委、总政治部发给各部队的急电中指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