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157章 护书人、修书人(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说到《永乐大典》的还珠之旅,视频里的舞台上陆续走出来几位由演员扮演的近现代历史人物,他们都为保护这部大型类书做出了很大贡献。

第一位是鲁迅先生:【《永乐大典》是中华典籍之精髓,是中华文脉之绵延,我辈必将为民族而保存之。】

第二位是张元济先生:【保存吾国数千年之文明,不至因时势而失坠,此为应尽之责,今商务印书馆将所藏《永乐大典》二十一册捐献与政府。】

第三位是郑振铎先生:【为国家保存文化,如在战场上作战,只有向前,绝不逃避。】

第四位是周叔弢先生:【捐赠《永乐大典》之心,起于新Z国诞生之时,珠还合浦,化私为公。此亦Z国人民应尽之天责也。】

每出现一个人物,主持人都会在这人之后补充一下他们所做的贡献。

明朝。

朱棣听到他大明上万册的大典最后只剩下了几百册,还零零散散地分布在个人手上。

他想吐血,这都是他的新心血啊!

他不解,本来应该由皇家藏书室保存的书,最后怎么就落到了私人手上?

是他们老朱家的人没保存好,还是后面的清朝弄丢了?

朱棣感觉自己要压不住心中的戾气了,这都是华夏几千年来的珍贵文献资料啊!

唐朝。

李世民看到《永乐大典》的收集基本上都是私人贡献出来的,他有点感慨。

后世大公无私的人真的很多,也不把知识、书籍垄断在上层人士手中。

说实话,李世民都有了要收集各类书籍资料,然后编纂大型类书的念头了,他这个时期也有类书,不过规模小一些。

从他们唐朝开始的话,难度要比后面的朝代要小一些,而且要由官家出面主编,发动个人加入。

他觉得视频里的人说得没错,传承文化是每一个人的责任,他作为一个皇帝,担子更重。

人会死,书是可以继续传下去的,而前人的精神就是通过文字传下来的。

他比较担心的是那些有大量藏书的世家贵族愿不愿意贡献出来?

部分世家贵族:。。。。。。必然是不愿意的,凭什么我祖上传下来的珍贵文献要给普通人看到?

也有部分觉悟比较高的人觉得传承文化义不容辞。

这几天他们也看到了,死守着资源的话会阻碍社会进步,他们还是想社会变得更好的。

而且在历史上可以有一个“护书人”的称号也挺好的。

确确实实的,这个教育直播课还是改变了一部分人的思想的。

视频里,接下来是观众和三位“读书人”一起品读《永乐大典》。

听到几万册的书如今只存了两百多册,很多人直呼可惜。

三位“读书人”讲述了《永乐大典》的成书过程、编纂方式,主要是“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

秦朝。

秦始皇看到《永乐大典》能够开卷而古今之事一览可见,心里升起一股佩服,确实是一个大型资料库。

看来这个明成祖还是有点能耐的,也有成书的魄力。

这部书不愧被称为“万书之书”。

此时的秦始皇也觉得遗失的书有点可惜了。

明朝永乐年间。

朱棣还沉浸在书册大量缩水的怨气中,连主持人在视频里多次提到“明成祖”这个称呼都不在意了。

虽然书被夸很高兴,但他想的是这部书能够尽量完整地流传于世,而不是只有仅仅两百来册。

哎!真是浪费大家的一番心血啊!

皇帝尚且如此,参与编书的陈济、姚广孝、解缙等人更觉痛心疾首。

要知道大典里很多内容都是他们一笔一划写出来的,参与人数多达两千多人,几乎耗费了他们的半生。

《永乐大典》可以说是他们的孩子了!

最后居然遗失了这么多册!很多人的眼泪控制不住流了下来。

那是惋惜的泪。

视频里的人为了向观众展示《永乐大典》的收书种类之多,事件的精细程度,举了一个例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