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四十章 可控核聚变试验(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在地球各国那“交易”获得的磁约束技术的基础上,科学家们进行了改进,使其强度更大、精度更高,以及让磁约束能形成“管”状。

让磁场变成水管一样不是很难的技术,难点在“接头”处,毕竟磁场又不能从两通变成三通。

也就是该如何从核聚变反应堆的环形磁约束场内“钻”出对外接口,只有从环形闭合的磁场内导向外部的通道,才能将超高温等离子体分流出去放能。

“小型氢弹”式的反应装置很好办,反正又不在乎体型,所以环形磁约束场做的足够大就行——根据实验和计算,在有着强磁约束场的情况下,十万吨级当量的聚变反应只需要直径不到三百米的真空“反应堆”。

初步设计的时候没有考虑去利用高能光子,直接用铅、钛合金去吸收,吸收产生的热能倒是能用老式的蒸汽轮机发电。

在反应堆的磁场上“钻洞”问题,最后也通过一种巧妙的方式解决了——将反应磁场做成类似“蜗牛壳”的形状。

这个思路还是参考了地球上的惯性磁约束的理念,让超高温等离子体在约束场内旋转,然后将最外围的一层给“甩”出去,再用相连的管型吃约束场将其分流、放能、利用、存储……

至于“三通”这样的分流点,就再次用“蜗牛壳”形状的磁场进行减速和加速,想要分流几股就开几个口子。

最后,就是对整套技术的实际验证,只要能验证通过,那么就代表着可控核聚变的实现!

验证是很简单的,有了蓝图就可以用基地系统瞬间建成实体。

而第一个实验用的可控核聚变反应堆建在了距离月球基地五百多公里外的一个环形坑内。

实验堆直径三百五十米,配套设施更是占地有两个这么大。

因为是实验性质的,所以反应堆的磁场只有两个通道——为了确保磁约束场内的惯性平衡,对外输出的通道也要几何对称才行——产生磁通道的线圈全都是由低温超导材料所制造,浸泡在了冷却液中。

更因为不确定能量输出是否符合预计,便在两条超高温等离子体约束通道外安装了总容量为五千兆瓦的磁约束发动机组。

之后为了保存放能降温的高温等离子体,更是设计了两个半径二十米的环形磁约束场,以及其相连的磁约束发电机组,装机容量也有两千兆瓦。

又为了给反应堆降温和对高能光子的利用,在反应堆的外面套上了一层冷却系统,可以将热能转化成蒸汽、以推动老式的蒸汽轮机发电,容量也达到了一千兆瓦。

这些设计不管是反应堆的大小还是装机容量,全都有着很高的冗余度,一切都是为了安全、为了验证数据!

而在二十公里之外,还有一座大型核裂变发电站,这是为了给整个可控核聚变反应系统提供点火和初始能量的——最原始的氢弹要依靠原子弹来引爆,现在这个可控核聚变反应堆系统也要可控核裂变发电站来启动!

当一切就绪之后,周博为首的十二名科学家和风朝佑、陈斌、余书、千户、尤莉……等一众核心人员来到了试验场二十公里外大型核电站附近的控制中心之内。

一座控制中心就代表着一座分基地,而这座分基地为的就是试验可控核聚变而建设的。

“先生,试验准备完成,随时可以开始!”这是周博那略带激动的声音。

风朝佑站在控制中心内他的专属位置上,身后一边站着正装的千户、另一边则是站在一身军装的尤莉。

“那就开始吧!”作为最终决策者,他往往只需要下达一个指令就行了!

“记录,第一次可控核聚变实验将于地球时间202*年9月7日15:30正式开始!”

“各系统进行最后一次自检!”周博严肃的向着各个控制台下达了命令。

随后控制台前的科学家们纷纷开始自检报告。

“反应堆磁约束场正常!”

“反应堆冷却系统正常!”

“激光点火系统正常!”

“一号、二号磁通道正常!”

“磁通道冷却循环系统正常!”

“高能存储磁约束正常!”

“磁流体发电机组正常!”

“数据采集反馈系统正常!”

……

“核能供电已达额定值,反应堆开始降温,随时准备开始试验!”

所有的控制指挥全都是远程操控的,要不是为了以防信号传递时的万一,他们完全可以不用来这里,直接在五百公里以外的月球基地内就行。

“十秒倒计时,准备注入氘氚燃料!”

周博作为试验总指挥下达了倒计时的命令——他口中的氘氚燃料还是从冰陨石中提取出来的呢,在这个外太空中有着各种辐射,冰冻水中重氢的含量更高,就是不好寻找冰陨石,如果以后要大规模应用可控核聚变技术,还得从地球海洋中分馏获得重氢才行。

“燃料已注入,点火开始!”

“点火成功,核聚变已发生!”

“惯性磁约束场运转正常,现有冗余度67%!”

“一号、二号磁通道开启成功,超高温等离子体开始导入!磁流体发电机组开始输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